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/  廉洁文化 / 廉政网评 /

莫让“营养餐”变“问题餐”

发布时间: 2021-09-16 16:06:14
来源:三湘风纪网 

近日,怀化通报7起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典型案例。其中,怀化市公园路小学原党支部副书记、校长张治军利用职务便利,在营养午餐配送工作中,先后3次收受某后勤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赠送的现金共计3万元,用于个人开支。2021年5月,张治军受到撤销党内职务、政务撤职处分,并予以收缴违纪所得等。

相比起“买学位”“送礼潮”等存在感强、发生率高的违规现象,有关学校食堂的“微腐败”很少会被人们注意到,但在有些不法商人眼里,学校食堂既不打眼,油水又足,正是一块发财的“风水宝地”。要拿下这块“宝地”,势必要拉拢学校负责人或食堂负责人,于是,就有了文章开头的这类案例。表面上看,只是一个送红包礼金的问题,且金额相比动辄上百万的巨贪似乎不值一提;往深了想,有句话说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供应商为了薅羊毛,只能不买新鲜的买快过期的,少买荤菜多买豆制品替代,看起来只是学校伙食不好,实际上从学生嘴里“扣”出来的“食”却落入了私人腰包,学生饿了,有人却吃饱了。如此一来,环环相“扣”,小管涌”将逐渐演变成“大塌方”,学生的食品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。

2019年3月19日,教育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中,重申“校长(园长)负责制”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《整个的校长》一文中说:“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,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。”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,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,应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,而不是齐人攫金,利令智昏。内因至关重要,外因也不容忽视,“看中业务能力,轻视廉政教育”等因素也是使得腐败在校园蔓延滋长的原因之一。

“校园应是最阳光、最安全的地方”。同理,校园食堂也应是“最透明的地方”。也只有将校园食堂真正变得透明起来,才能让贪腐无处遁形,避免“硕鼠吃肉,孩子喝汤”之类的局面,也让营养餐变“问题餐”等问题消灭于未萌、遏制于未发。因此,预防校园贪腐,挽救信任危机,首先要选择政治上靠得住、教育教学上有本领、作风上过得硬、群众信得过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的带头人;需要教育部门联合各学校刀刃向内,认真查找“廉政风险点”,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风险等级,制定有针对性、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,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,提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。纪检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,强化对学校腐败问题的监督检查,守住校园一方净土,让学生们“吃的饱”且“学得好”。(石鼓区纪委监委  彭乐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