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/  廉洁文化 / 廉政网评 /

鼓劲“实干家” 不当“太平官”

发布时间: 2023-09-28 09:24:04
来源:衡南县纪委监委 

前不久,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了6起不作为乱作为典型问题,释放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鲜明信号。

“为政之要,重在履事,贵在成事。”上述通报却反映出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不认真、不负责的态度,有的走走过场、应付检查,有的干脆操弄数据、瞎编造假。行为表现各不相同,但归结起来就是领导干部对待工作得过且过,该管的不管,该做的不做,“撂担子”、“混日子”、“守摊子”,种种“不作为”既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损失,也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,着实为害不浅。

党员干部“在其位、不谋其职”,归根结底是“心未正”。一方面是心存消极逃避心理,“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”,只想当官不想干事,只想揽权不想担责,本质就是追求安逸、贪图享乐、以权谋私。另一方面,某些干部奉行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事若关己必须一起”,深谙明哲保身之道,把规避风险、逃避责任当作重点,把“上官不作为,下官何需忙”作为借口,难免产生不积极之为、失责任之举。

早在之前,山西省也通报一批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,其中,省国资委原党委委员、副主任王创民就因推进国企改革不力,一系列本职工作均未落实,致使国企错失发展良机,造成巨大损失。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,流传千百年不变,体现的是中国老百姓对官员的殷殷期待。在当代中国,一官不为,损害部门工作,若是百官不为、千官不为,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从何而来?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又从何谈起?党员干部要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,树立正确政绩观,以大局为重、以实干为要,只有不推诿、不逃避,才能赢得群众好口碑。

提振锐意进取、一抓到底的精气神,增强“想为”的自觉。“人无精神不立,国无精神不强。”党员干部要学习“老黄牛”的拼搏精神,深化党性锻炼,摒弃私心杂念,克服精神懈怠,以积极的信念、饱满的精神投身干事创业中,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力。

跳出岁月静好、轻松安逸的舒适区,增强“敢为”的勇气。工作中任务、问题、矛盾往往是接踵而至,倘若慢腾腾、笃悠悠,必然后患无穷。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投身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、见世面,经得起磨炼、顶得住压力,在实干担当中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底气。

练就任重千钧、担当作为的铁肩膀,增强“善为”的本领。党员干部要秉持学习精神,扎根人民群众的生活,做到在实践中学、在问题中学,在自我本领的增长中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。要加强调查研究,到群众中寻找解决难题的锦囊妙计,只有肩上有担当、脚下有力量,方能“有所作为。”

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。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浪潮中,不管是爬坡过坎的艰辛,还是平稳行路中的平淡,党员干部都不能无动于衷、得过且过,那种一心想当“太平官”,浑浑噩噩占位子的想法是行不通的。(衡南县纪委监委 宁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