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/  新闻中心 / 廉政雁城 /

衡有清风丨看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如何用“廉”笔绘就振兴新画卷

发布时间: 2025-07-03 16:39:38
来源:清风衡阳 

在常宁市西南的青山翠谷间,塔山瑶族乡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。这个衡阳市唯一的民族乡,不仅以"塔山茶"的清香闻名,如今更因一股浸润乡土的"清廉之风",为乡村振兴描绘出别样亮丽的底色。这变化的背后,离不开常宁市纪委监委的精准发力与全程护航。

近年来,常宁市纪委监委将塔山瑶族乡作为重点联系点,深入调研,精准把脉,与塔山瑶族乡党委共同努力,将清廉元素融入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。

"村子要清,支部得硬!"这是塔山瑶族乡党员干部的共识,也是市纪委监委督导的重点。在该市纪委监委指导下,塔山瑶族乡党委严格对标对表,狠抓支部规范化建设。从"三会一课"的严肃开展,到组织生活会的"红脸出汗",再到常态化谈心谈话,一套"组合拳"下来,党员队伍的筋骨更强健,廉洁自律的弦绷得更紧。

最让乡亲们耳目一新的,是"塔山茶话"基层治理法。几张方凳,几杯清茶,党员干部和村民围坐一起,"面对面"讲政策、"心贴心"听民声。"以前有疑问憋着,现在茶桌上一唠就明白!"村民们感慨道。这个由乡党委实践、市纪委监委总结推广的创新形式,已成为化解疑虑、凝聚共识、传播清廉的"连心桥"。线上,"微信群"成了外出务工人员的"议事厅","村村响"广播变身实时"村务窗";线下,"清廉湾村明白墙"将集体"三资"、重大决策、财务收支晒在阳光下。

清廉村居,监督是关键。常宁市纪委监委深知"小微权力"规范运行的重要性,指导塔山瑶族乡织密监督网络。

在该市纪委监委的推动下,一份份清晰的"村干部履职小微权力清单"发到了每位村干部手中。哪些不能做、哪些能做、该怎么做,一目了然。市纪委监委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助力厘清权责,让村干部干事有底气、用权有规矩,有力破解"小马拉大车"基层治理难题。

塔山瑶族乡纪委则整合力量,激发村纪检委员的"贴身监督"作用。调动老党员、老干部等"五老"和村务监督员力量,紧盯"三资"管理、惠民政策落实、婚丧嫁娶等重点领域和节点。积极推动"一约四会"制度深化,将民主监督、清廉要求写入村规民约,让村民真正成为监督的主角。同时,乡党委按每村4万元标准保障清廉建设经费,让监督有阵地、活动有支撑。

清廉文化,重在浸润。塔山瑶族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,打造"看得见、摸得着"的廉洁文化阵地。

漫步塔山、敖头、阳山等村的主干道,一幅幅色彩鲜艳、寓意深刻的"清廉彩绘墙"格外引人注目。400余平方米的13处彩绘长廊,讲述古今廉吏故事、描绘勤廉家风,通俗易懂,老少皆宜。"这些画儿好看又好懂,天天看,心里就念着要清清白白做人哩!"一位纳凉的老人笑着说。塔山瑶族乡还利用党建点、文化广场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张贴廉政警句、故事,让廉洁清风在村民散步、闲聊时悄然入心。

乡风文明是清廉的沃土。市纪委监委支持塔山瑶族乡积极开展"最美家庭""星级示范户"等评选活动,选树身边榜样,让"不比排场比家风,不慕奢华慕勤廉"的新风尚在瑶乡悄然兴起。廉洁文化,正从墙上的宣传画,逐步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深处。

在常宁市纪委监委的持续推动和塔山瑶族乡的扎实实践下,"四清"共建成效初显。干部作风更实了,干群关系更近了;村务管理更规范透明了,群众心里更亮堂了;陈规陋习悄然改变,文明乡风扑面而来;廉洁文化扎根乡土,潜移默化滋养人心。这股清正之风,正转化为推动塔山茶产业兴旺、人居环境改善、乡村治理有效的强大"廉动力",为瑶乡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清风拂过塔山,茶香伴着廉韵。常宁市纪委监委正以切实的举措,持续深化清廉村居建设,护航塔山瑶族乡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,行稳致远,绘就一幅村美、民富、风清的壮丽新画卷。(常宁市纪委监委刘定军 曹宇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