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/  专题专栏 / 廉洁时空50张衡阳面孔 /

廉洁时空50张衡阳面孔㊼丨罗含:深入民间,缓解民怨

发布时间: 2021-02-25 10:24:33
来源:清风衡阳网 

编者按

由衡阳市纪委监委编纂的《廉洁时空50张衡阳面孔》已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,该书精选自汉唐以来至近现代衡阳历史上的清官廉吏50人,用近30万字忠实还原这些优秀人物的廉洁故事,以平实、朴素、凝练的语言,客观反映了植根于衡阳大地悠久的廉洁文化。近期,清风衡阳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同步讲述《廉洁时空50张衡阳面孔》书中的故事。


罗含(292—372),耒阳人,先后在地方任郡主簿、郡从事、州主簿、州别驾、宜都太守、长沙相,在朝中任郎中令、正员郎、散骑常侍、廷尉、侍中、中散大夫等职,朝野信赖,百姓拥戴,当时的人们称他为“湘中琳琅”“荆楚之才”“江左之秀”,后世的人称他为“东晋第一才子”。他一生都在追求做一个清廉自持、惠政爱民的官员。

▲位于衡阳廉政文化雕塑园的罗含雕像


罗含:深入民间,缓解民怨

穆帝永和四年(348),桓温任荆州刺史,兼征西大将军职,闻罗含有文才,即任罗含为征西参军(军事参谋),后转任荆州别驾(州刺史的佐官)。罗含任荆州别驾时,不喜衙内的喧哗吵闹,常常去郊外、江边这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散步,这让他头脑清醒,困扰许久的难题往往能在此刻迎刃而解。这让他有了搬出府衙的念头。后来,他真的在城西郊小洲上建造了一间茅屋,伐木做床、编苇为席,穿布衣,吃自己种的蔬菜,每天过得平静、安逸。他这种清廉、简朴的作风,也赢得了周边百姓的信赖。许多百姓家里有了急事,也愿意告诉他。

永和七年(351),罗含升任宜都(今湖北枝城市)太守。在太守任上,年近花甲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,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,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民怨。永和八年(352),宜都遭大旱,庄稼普遍失收,赋税无法按时上缴。罗含下乡了解旱情,举目四望,本应该一派丰收喜悦景象的田野却十分冷寂,土地开裂,干死的禾秆遍地堆着,一派萧条。百姓不仅饥饿难耐,又害怕官府追缴赋税,纷纷准备逃离。罗含看到这一切十分心痛,一面上表陈述灾情,要求减免赋税;一面下令督促大户捐款赈灾,同时积极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,使宜都百姓得以渡过难关。

永和十二年(356),罗含调任朝中郎中令,不久升任正员郎、散骑常侍、廷尉等职。接着转任长沙相。在任期间,罗含仍然坚持深入民间,察访民情民风,考察湘中山水、物产和习俗。

哀帝兴宁元年(363),罗含从长沙相再次调入朝中任侍中。哀帝时期,门阀士族垄断土地,隐瞒户口,造成税收减少,国库空虚,朝廷决定清查全国土地和户口以扩大财源,加强中央集权。兴宁二年(364),罗含参与了这一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,因为诏令下于农历三月初一庚戌日,史称“庚戌土断”。“土断”遭到了地方豪强士族的竭力阻挠,罗含坚定改革立场,与顽抗的门阀士族进行斗争,使得赋税增多而“财阜国丰”。

——节选自《廉洁时空50张衡阳面孔》